新闻动态

人才集团与人才公共服务

时间:2024-08-09   浏览量: 280人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根据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当地的实际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人才集团。人才集团是人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也是人才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形式。考察人才集团与人才服务业和人才公共服务的关系,对准确把握好人才集团的定位,完成好人才集团的使命,都有重要意义。


人才集团是人才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形态


人才服务可以分为经营性人才服务和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经营性人才服务目的是营利,特点是市场竞争,向接受服务的企业或人才收取服务费用。人才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提供的人才服务,是市场不愿提供或不能提供的人才服务,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特点是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成本费用。人才公共服务一直在人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早期甚至可以说是扮演了主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从无到有,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才的公共服务发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形式,人才公共服务发展几次高潮的出现,都是与政府的某些措施出台相关的。


各级政府成立人才中心推动了第一波人才公共服务发展高潮。人才中心也叫人才交流中心或人才流动中心,是人才服务的最初形式,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半期,从1983年沈阳建立第一个人才中心开始,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全国县以上政府逐步建立起人才中心。人才中心为人才流动提供各类人才服务,是当时人才服务主要提供者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提供者。人才中心的服务虽然会有一定的收费,但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事业单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起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所需要的各类服务。那个年代,人才中心在社会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对后来的人才服务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才中心提供的公共服务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对满足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支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地人才市场建设助推了第二次人才公共服务高潮到来。改革开放后,各种资源的市场化逐步开始,但人们对人才的市场化配置仍然存在疑问,即使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人才这种特殊的资源能否市场化还是被质疑。因此,当时的国家人事部把大力推动人才市场建设,作为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抓手,由人事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七大区域性人才市场和若干专业性人才市场应运而生。人才场所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发展,使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观念深入人心。在国家级区域性和专业性人才市场的带动下,各级政府纷纷建立人才市场,全国上下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市场体系。全国各级人才市场建设,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公共服务硬件和软件的水平,使人才公共服务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从此,人才招聘、人才的洽谈,一般不再租借体育馆、体育场和会展中心,人才中心也彻底摆脱了无固定场所、环境差乱的阶段,服务环境大幅度改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图片

校园春招促就业  新华社记者邹竞 摄


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了人才公共服务新一轮发展。自2010年上海建立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以来,全国共建成24个国家级产业园,各地结合实际,建成省级产业园91家,地市级产业园128家。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发挥“培育、孵化、展示、交易”作用,成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优化人才配置的重要平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各级产业园普遍具备了从招聘、培训、派遣、外包到人才测评、猎头、灵活用工以及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立,为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推动了人才公共服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园在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资金支持、办公场所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套公共服务以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为主,兼有工商、税收、公安以及出入境管理、银行和金融服务等,使入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就近便捷办理各种事项,并可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显著优化了营商环境。如果说人才市场建设主要改善了为人才服务的环境和条件,那么人力资源园区则大大改善了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公共服务的环境和条件,间接改进了为各类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条件和水平。


各地人才集团组建标志着新的一波人才公共服务发展高潮的到来。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向人才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人才集团是新发展阶段的产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的是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种全新的要求既包括高素质人才培养,也包括人才服务水准的大幅提升,需要人才服务业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人才的引进、培训、评价、服务、使用等方面不断创新,跟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立人才集团就是要大幅度提高人才服务的水准,适应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服务、为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服务,成为新时代人才服务的核心内容。新型人才服务聚集科技和科技人才,提供服务类型、项目、方式、内容与传统人才服务不完全一样,对新型人才服务机构的人员专业和素质以及资金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人才服务的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水平都能实现新的突破,确保人才服务转型升级,跟上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需要。高质量发展对人才服务业提出的要求中,有的可以由民营外资人才服务企业来提供,有的则需要政府公共服务来提供。人才集团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科技背景,着力于提供高起点、全方位、现代化的新型人才服务,组建人才集团就是回应这样的时代需要。人才集团在更高的层次、用更新的方式提供人才服务,将推动人才公共服务发展进入新的高潮。


人才集团发展现状及问题

图片

2016年12月成立的福建龙岩人才集团和2017年11月成立的深圳人才集团,是全国最早成立、带有探索性的两家人才集团,大量人才集团是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之后陆续成立的。近两年来人才集团发展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成立了200多个人才集团,其中有8个是省级政府成立的、7个是副省级城市成立的,地市成立的有70余家,其余是由区县成立的。很多地区还在积极筹备,即将陆续成立。

人才集团在人才服务领域中的出现,顺应了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改革的大势,客观说,也是得益于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才集团的出现,给人才服务业和人才公共服务带来了一股新兴力量,在推动人才服务业集约化运作、加快不同人才服务项目之间的协同融合、推动人才服务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把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项目服务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可喜的成绩。大家对未来人才集团在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保障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充满了期待。

各地人才集团建立的初衷不一样,基础不一样,运作的方式不一样。从总体上看,人才集团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成熟模式。从已经成立的人才集团看,有运转得比较好的,但也有的面临不少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存所需基本收入来源问题。人才集团要提供公共服务,需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需要有基本收入来源。各地人才集团情况差异很大,组建模式和运作模式各不相同。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原有人才服务开展基础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广州、深圳、武汉等原来的人才中心或人才市场的招聘、派遣、测评、外包、培训等业务都开展得比较好,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收入较为稳定,转为人才集团后,这些业务保证了人才集团的基本收入来源,生存问题基本不存在。还有一类是在组建时,划入了大量有固定收益的优质资产,比如浙江湖州市人才集团总资产100亿元,各类园区11个,共计面积266万平方米;人才基金总规模5亿元,成功孵化本地与引进外来项目30个,返投比例159.8%。但是,一些新组建的人才集团,既没有原来人才服务的基础,又没有优质资产划入,建立后就马上面临基本收入从哪里来的生存问题,这类人才集团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大。

二是新兴业务的发展问题。人才集团建立时,都有比较宏伟的目标,力图一开始就占领人才服务的制高点,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但从已经成立的人才集团业务开展情况来看,除了派遣、外包、测评这些传统业务外,高层次人才猎聘、高科技人才基金和投资、AI、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等新兴业务开展得都不是太理想。

是什么原因使人才集团的新兴业务开展得不那么好呢?主要是相对于传统业务,新兴业务专业性强,需要的资金量大,技术难度大,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和相关的工作经验。比如人才金融,投资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需要非常专业的投资人才,需要相当规模的资金。引进高层次人才这项工作也不简单,现在人才竞争白热化,高层次人才猎聘与普通的招聘不同,它需要在较大范围内掌握高科技人才资源,还要有一套成功的运作模式,传统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中,这就是一个短板,人才集团要开展这项有难度的业务需要找到自己的突破口。AI和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运用的问题难度更大,在这些年的人才服务发展过程中,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也尝试着采用新技术来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在新技术运用方面落后于外资和民营人才服务机构,因为新技术发展很快,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回报,风险是相当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工作,涉及科技成果的鉴别、转化的机制、相应的支持等,是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人才集团要想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需要找到切入点,建立专门的专业队伍。在生存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要求人才集团在这些新兴业务上取得突破,确实面临诸多的困难。


推进人才集团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图片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在不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壮大,逐步走向成熟。人才集团目前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积极研究这些问题,推进人才集团健康发展。

1
进一步明确人才集团的目标
我们建立人才集团目的到底是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不讨论清楚,后面人才集团面临的各类问题就无法妥善处理。很多人才集团组建方案都很好,要为党委政府的发展目标服务,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但成立后不久就为生存所需要的收入所累,很快就把重点放在赚钱上去了,即使是划入资产较多的人才集团,也因为国企考核压力很大,无力去全心开展人才公共服务。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建立人才集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赚钱获取利润,还是去围绕党委政府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如果说人才集团成立仅仅是为了赚点钱,那么就把人才集团的意义大大降低了,地位大大矮化了。人才集团即使能赚点钱,和政府的投资集团、交通集团、能源集团相比那也是微不足道的。党委政府确定组建人才集团,就是希望人才集团要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放在首位,确实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人才集团服务的这些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服务的企业健康发展,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切不可为了自己赚点小钱,放弃了为党委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的目标。这是人才集团人才公共服务的核心定位,没有这个定位,人才集团成立意义就不大了。
2
合理确定人才集团的企业类型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把营利放在首位,那么人才集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机构?怎么生存呢?毫无疑问,人才集团是一个企业,但它是一个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北京市对国有企业的划分标准和具体要求。北京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把国企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即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等功能,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第二类即特殊功能类企业主要承担市委、市政府在不同阶段赋予的专项任务和重大项目,实现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目标。第三类即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类企业包括战略支撑和一般竞争性企业。首先我们可以明确,人才集团不适合作为竞争类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因为很多人才公共服务是没有收益或只有少量弥补成本的收益。那么,是作为不追求经济效益的特殊功能企业,还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服务类企业呢?这就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在确定人才集团方案时慎重考虑了。如果确定为特殊功能类,那就比较简单,每次政府交给的特殊任务的经费中会考虑人工成本这一项,不会存在生存问题;如果确定为公共服务类,可能还需要给人才集团一定的职能,让其在职能内能比较容易地解决生存问题,同时用这些职能获得的收入反哺人才公共服务。
3
大力增强人才集团的经济实力
人才集团的目标是要为当地发展战略服务,那么它就需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猎聘、人才基金、AI和人才大数据开发都需要资金实力作为基础的,如果按上面所说人才集团划为了一般的公益性企业,那么,人才集团不仅要自己解决生存问题,而且需要积累资金来开展人才公共服务。那就必须让人才集团有实力。这种实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形成,一是划拨资金这有一定难度,划拨量最大的宁波人才集团不过10个亿,也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二是资产划拨就是把人才产业相关的产业园区、人才公寓、人才服务场所等划拨给人才集团;三是划拨企业,把国有企业中与人才集团相关的,整体划拨给人才集团。如人才或人力资源公司、培训教育公司、科技开发公司、投资公司等;四是职能支持,把政府部门的培训、招聘、测评、考试等交给人才集团。用这些方法真正解决人才集团的基本生存问题,使人才集团在全力开展人才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当地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时候,无后顾之忧。
4
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搞好人才服务工作
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人才服务有多种方式。建立人才集团是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可以增强原有的人才服务机构的功能,赋予他们的更多的工作任务;也可以引进外地高层次的人才服务机构,提高为当地企业和人才服务的水平;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标选择民营机构来完成公益服务等等。特别是一些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多,对人才服务的需求很有限,专门建立人才集团不是很有必要性,完全可以考虑和地市或省级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开展相关业务。各地成立人才集团要进行充分论证,防止“一轰而起”和盲目跟风,确实有必要建立,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先行研究,确定目标,明确定位,制定方案,然后才是筹集资金,划拨资产,组建班子,抽调人员。新成立的人才集团确定工作任务时,不必搞“大而全”,看起来“高大上”,要讲求实际,把党委政府最需要人才集团做的事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根据人才集团的实际情况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工作任务排在最前面,最有优势的业务要重点发展,同时有关部门要创造必要条件,各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确保确定的任务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内容来源: 大国人才

作者: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